文/宋执群
【作者简介】宋执群,生于一九六零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梅雨》《望海门》,长篇文化散文《锦上姑苏》等。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古代没有电话、微信这类发达的通讯工具,恋爱中的男女,一旦天各一方,就只能依靠情书互诉相思之苦。条件好、档次高的文人雅女对情书自然十分讲究,那是要写在洁白的绸缎上的,即所谓“锦书”。
也正是凭借锦书的相托,许多美好的爱情,才能在山盟海誓后修成正果。
但也有不少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爱情悲剧至今仍让我们扼腕。江南奇女子柳如是就谱写了一曲锦书难托的千古绝唱。
柳如是,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因喜爱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句,开始自号如是。她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一起组成声名远扬的“秦淮八艳”——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伎。
当时南京的十里秦淮,就如同后来上海的十里洋场,是江南繁华迷离的中心:河岸歌楼妓馆林立,红尘滚滚;水中画舫灯船相拥,如梦似幻。宗室王孙、公侯名士在此传歌唤月,醉卧花丛;文人雅士在此慷慨陈词,结党明志。后有清代一个画家画出了其中以柳如是为首的八个最有名、最美貌的青楼女子,于是就有了冠以“秦淮八艳”之称的香艳故事传闻庙堂,流布江湖,至今仍是佳话。
柳如是生于浙江嘉兴,自幼聪颖好学,秀骨清韵,不似凡尘中人。却又偏偏家境贫寒,自小就被掠卖苏州吴江为婢。在明末清初的乱世中,她那盏清亮的油灯便也注定了随波逐流的命运。
待至及笄之年,她便携几首诗词,着一身青衫,挽一卷秀发,载酒放歌于秦淮河上,出没于浆声灯影的红尘之中,以天成的美貌、旷世的才华名列“秦淮八艳”之首。
据说,柳如是与当时的名流李待问、宋征舆、陈子龙等都发展过一段恋情,但由于其奇特的身世,这几段情都被封建礼教所扼杀。特别是她与陈子龙的一段情愫,双方情切意笃,长居松江南楼,赋诗作对,互相唱和。可惜南楼唱和的美景不长,陈子龙元配张氏带人闹上南楼,柳如是不甘受辱,悲愤离去。此后,柳如是对爱情心灰意懒,只在无边的风月中坚守着被她视为生命的诗心,坚拒了许多高官名士的染指,直到被南明复社领袖、文坛泰斗钱谦益的胸襟和才情俘获。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二十岁的柳如是结识了原朝廷礼部侍郎、二十八岁即得探花,此时已五十六岁的钱谦益。崇祯十三年(1640年),柳如是女扮男装,以柳儒士之名与钱再相遇。钱谦益在其居住的半野堂之处以“如是我闻”(佛教经书结集常以此词起头,其意为叙述诸沙门共同聆听释迦牟尼佛开示)之名另筑一“我闻室”以呼应柳如是之名。他带着柳如是徜徉湖光山水,诗酒相献,百般示爱。柳如是叹其痴心、感其深情,下决心冲破世俗藩篱嫁给了年可作父的钱谦益。
钱谦益迎娶柳如是后,为她在常熟虞山营建了壮美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两人同起同栖,读书论诗如置世外桃源。
我想,柳如是最终把自己托付给钱谦益,不是徒慕虚名,或迫于生计,很可能与她那多愁善感的诗人情怀有关。这只要看看她留下的诗集《湖上草》、《戊寅草》,就可以大致推想出来:是他俩生命情怀深处的那种相互欣赏的需求,才宿命般地将他们的命运牵连在一起的。能以诗为媒,能凭借诗人情怀惺惺相惜,才是他俩能最终走到一起的关键。
此后几年,从秦淮河畔到西子湖边,她俩一个红颜似柳,一个白发如银;一个激扬文字、纵论家国,一个吟词吹箫、红袖添香,度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梦幻般的恩爱岁月。
柳如是奋不顾身嫁给钱谦益,蔑视一切世俗的偏见,曾经自我解嘲般地对钱谦益戏说道:“君之发如妾之肤,妾之肤如君之发”,让钱谦益开怀大笑,一把揽过,将红颜白发共呈秦淮的一轮弯月之下……正所谓“一树梨花压海棠”。
如果不是后来的人生突变,柳如是确实认为自己找到了一生的归宿。因为她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来感念钱谦益带给她的幸福生活:
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
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
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颜独自看;
珍贵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栏。
但人生自古就是美梦苦短,清军的铁骑踏破山海关,一路粉碎着他俩的梦境,在他俩还来不及躲闪之际,已经兵临金陵,大明王朝转瞬即逝。
与钱谦益意志崩溃,欲投新主的懦弱不同,柳如是却一心精忠报国,不愿苟且偷生,坚守着中国传统道德,不忘“故国旧君”,欲葆有文化知识人士在特殊境遇下的节操。因为当一种文化价值衰落的时候,为这种文化所生所化育的人,会感到特别的痛苦和失落。而当这种痛苦达到无法解脱的时候,那些文化知识人士甚至会以死来解脱自己的苦痛。
所以,在月影昏暗,凄风萧瑟的秦淮河畔,柳如是曾拉着钱谦益的手,一口饮尽苦酒,落红般对着他说:“君殉国,我殉君,如何?”
没想到,钱谦益却大惊失色,死死地拖住柳如是,恐怖地哀求:“水太冷,不能去。”
最终柳如是的心软了,钱谦益的心也安了,但他哪里知道,从此柳如是的心也已经死了。
后来,变节的钱谦益终于盼来入京做官的圣旨,却怎么也没有想到柳如是坚决拒绝与他同享荣华富贵,执意留在西子湖畔的红豆楼里隐居。
待到钱谦益孤身入京以后,柳如是就进入了我们所说的“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孤苦岁月。
虽然没有人知道,这一时期的柳如是到底给钱谦益写过了多少倾诉相思之苦的情书,也不知道她创作了多少伤春哀婉的诗句,但肯定比她后来流传于世的两部诗稿《湖上草》和《戊寅卓》要多得多。
但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些个锦书难托的夜晚,当柳如是独对着西湖上的孤灯渔火时,她的心中一定升起过一支支凄婉的旧曲,一定低吟过喂养了她童年的歌谣,也一定重见了新婚的丝袍在火焰祭坛上织出的那些与众不同的图案。
当一个个这样的长夜将尽时,她的心该像新年的灯笼照亮着飞舞的春雪一样热烈奔放,她的目光应如深秋的飘叶缠绵着晚风一般平静安详。
她也许还想到了晚唐才女鱼玄机与她的老师,花间词人温庭筠的爱情悲剧。因为鱼玄机的命运和她实在是太相像了,鱼玄机的那首慨叹命运的诗句,不正是她自己的吗?
云峰满月放春情,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这时的柳如是大概已异化成了另一个不曾向世俗妥协的自己:做着少女时代的美梦,随秦淮河上飘零的浆声,潜进小巷深处某个恩爱家庭的院落……
也许,自古以来,根本就没有什么不变的、山盟海誓的爱情,有的只是爱情那注定要蜕变成的抽丝剥茧般的疼痛。
康熙三年(1664年)五月二十四日,钱谦益去世。钱谦益去世后,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如是为了保护钱谦益家的产业,竟用一缕白帛悬梁自尽。劫财的恶棍们虽然被她那骇人的自绝吓走,但一代旷世才女也就以这样不堪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特立独行的一生,享年四十六岁。
多年后,一向严谨肃穆的国学大师陈寅恪为柳如是的人生命运所震撼、所触动,竟耗费数年的心力,为她写下长篇巨制《柳如是别转》。这部犹如古典版“倾城之恋”的人物评传,不仅讲述了出身青楼的才女柳如是与文人领袖钱谦益白发红颜的爱情传奇,更感同身受地挖据出了柳如是这朵青楼里的芙蓉花的命运遭际,再现了这位多情红颜的爱与怕,也同时展开了一幅晚明文人的生活画卷,揭示了明亡清兴背景下的文人心态,以及一个特定群体的人生抉择和家国情仇。
本来,荷花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
相关推荐:
秦淮青楼女子的命运为何与帝王将相紧连在一起?
秦可卿,潘金莲?
历史丨马湘兰:秦淮幽兰独自香,信是人间第一芳
西班牙国家德比,世界足坛最伟大的对决之一。北京时间4月11日凌晨,西甲第30轮,皇马主场迎战巴萨。本泽马和克罗斯连进2球,明格萨为巴萨扳回1球,卡塞米罗染红,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