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内地娱乐 >

梵天净土音乐「梵天净土的图片」

2023-09-24 08:34:56

醉在梵天乐净土——蔡永良

那一世,你是古刹我是青灯,为了今世的相见,我已在佛前一跪千年。

那一日,我驾着祥云千里追逐,暮色里终于到达你的身边,不是来还债,而是来续缘。

那一夜,我彻夜未眠,迢迢千里为你而来,愁步清风,何以让我缠绵在梦中。你用浓雾纱幔遮挡了你娇羞的容颜,你用黑夜幽远挡住了我的去路,我就在你伟岸身躯的脚下,却好似远在天涯彼岸,两眼含霜,愁丝难却。千万年,我前世失落的那抹柔情,我遗落沧海的那颗痴心,就在今天将倾其所有为你呈现,为了这一刻,我穿越了岁月的河流望眼欲穿,望到潮起潮落,望到春花落尽,望到秋水成单,望到天涯茫茫,也把沧海望成了桑田……

我一夜未眠守到天明,雾依然很大,依旧是雾锁梵净,我穿越浓浓大雾向着你的方向极目远眺,茫茫苍穹中,你只给我一个若隐若现的倩影,我在风中抛洒万颗相思泪,这千万年的思念,希望托风儿能将它滴进你的心田,我更不愿意三生三世的朝思暮想,到你的裙裾前就变成梨花雨带泪,相思泪两行。于是,我剥去风尘的外衣,赤裸着灵魂与你附体,沿着你早已给我备下的天梯拾级而上,向着你的山巅慢慢攀沿。

我搂着你西边的臂膀开始登顶。雾越来越大,茫茫大雾如烟如涛,浩渺似水,把关于你的一切裹得严严实实,或许是我们的千年之吻你还羞涩,或许是你故意遮掩,犹抱琵琶,梨花带雨,不过这一切都正如你的芳名——梵净山。梵天净土,怎能随意展露容颜,如果一切都太露骨,岂不薄凉了我三生三世的暗恋,如果一切都太随意太直白,叫我如何把你拼凑成一片水墨,撰写亘古不变的相思?云雾翻滚着从你的体内涌出,缠绵的双手托我攀爬你的万千级梯,丝丝雾雨从你的参天古树涧流溢,抚摸着我万世苍老的容颜,我在你的雨雾中痴痴地感受着你的万般柔情,我尽情地裸露出枯瘦的躯体,让你把我揽入你博大的胸怀,流干千年泪,化作一生缘。

雾雨净化了你的千年栈道,也涌动着你的万年松涛,嶙峋怪石上爬满的青苔,是你千万年身居凡尘的印记,那些吸雾而夭矫的古树,在浓雾里若隐若现,有的是飘然而至的仙女,婀娜着裙摆向每一个走走近她们的人抛洒回眸笑颜,有的似浩瀚烟海的哨兵,忠诚地守卫着你的尊严。我轻捻一丝滑过眼前的烟雨,把我的目光和它们结成永恒,拾起树畔一片静穆的玄想,扯开缠绵悱恻的纠缠,瞬间把天地间的万千诗情点燃,一生烟雨梦,万卷离愁凝雾中。

连续两个多小时的极限攀登,你终于派来使者在半路迎接我们,迎接我这个对你一梦千年的痴心恋人,它们是黔金丝猴,是梵净山的精灵,也是这个世界的宠物。它们体型瘦小,脸部灰白或浅蓝,吻鼻部略为下凹,因前额毛基金黄而得名。它们生性胆小,喜欢群居,是科学界濒危的的“世界独生子”,它们对生存环境极端挑剔,原生态的植被,毫无污染的生存环境,只有你这梵天净土,你这武陵山脉的主峰,方能让它们在你的怀抱里生殖繁衍。那一天,它们只是在浓密的林间一闪而过,甚至是惊鸿一瞥,但那黑白相间的精灵,那撩人心弦的一双大眼,似“美女卷珠帘”般勾人魂魄,香醉千年。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离开猴王的领地我们继续前行,浓雾里渐渐传出潺潺水声,似遥远的清音如梦如幻地腾云驾雾而来,直敲人的心田,是心灵的倾诉,是神曲的颤音。叮咚的水声把我带到一眼山泉边,四个多小时的极限攀登早已饥渴难耐,我一头扎进清澈见底的泉水里,尽情吸吮这梵天净土酿造的甘露,清凉甘甜的泉水抚摸着我干涸的双唇,灌入我的五脏六腑,窜进我的血液和灵魂,在我的全身脉动,连续攀爬的疲劳瞬间云散烟消。“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一阵狂饮解乏之后,我静静伫立泉边,总感觉被一屏山崖挡住了视线,我寻着崖底慢慢向上扫描,一屏千万层风化石叠成的石壁就在我的眼前,我欲望见山顶,无奈她的芳颜已被浓雾遮严,根本望不到边,只有一帘豆大雨点的水瀑,在山风的吹拂下,醉意朦胧地在空中漫舞。我痴痴地望着这些漫舞苍穹的精灵,或许它们正是这梵天净土洒下的相思泪滴,只为千万年传世轮回的一眼,那一抹回望的柔情,纵然是泪流成河,纵然是寂寞成殇,也要坚守住这一往深情。

浅浅的相遇,静静地收藏,记忆的山水云烟雾绕,几颗水珠打湿了心得记忆,几缕清风把我从痴迷里吹醒。离开让我体力倍增的山泉继续前行,再走一个多小时,不觉来到梵净山的世界名片——蘑菇石前。浓雾中,这块风蚀数亿年的蘑菇石,犹如一尊巨大的蘑菇雕像,毅然矗立于海拔2000多米的梵净山主峰。蘑菇石上大下小,似连非连,纹理清晰,层层垒叠,像大树的年轮,见证着梵净山形成的亘古岁月。蘑菇石好似一位从远古走来的老人,它身处悬崖断壁边,任凭风吹雨打,却意志坚定,唯我独尊,饱经风霜侵蚀,依旧笑看红尘。时光在它的面前只不过是一指流沙,缱绻千年的尘烟,也只是瞬间的浮华,浮生韵华梦几度,染墨挥毫画蒹葭。

“浮生浪迹半天下,宇宙壮观无此雄。”寻着清代诗人的墨香,我们向梵净山的主峰金顶进发。金顶海拔2336米,如玉笋直插苍穹。山风裹着浓雾在它的腰间绕行,发出呼呼的啸叫。沿着几乎是垂直陡峭的山崖绝壁,开凿出来的一条仅可容一人通过的石磴,犹如一条灰色的飘带绕山腰盘旋而上,沿着石磴匍匐着身体慢慢攀爬,抓紧铁链仰而陡梯如蹈空而行,我双眼已经几乎贴近石磴,偶尔用两眼的余光向山下窥望,涌来的浓雾就翻滚在我脚下,好似在腾云驾雾,稍不注意就会跌进万丈深渊,让人倒吸一口凉气,欲上金顶,这是唯一的通天大道,而登山挑战极限的意义也正在此。

经历了半个多小时的绝壁攀爬,终于到达梵净山之巅金顶。金顶的面积不大,狭窄幽深的金刀峡把金顶的山巅剖为两半,一座长四米,宽一米的天仙桥,把金顶两边的释迦佛和弥勒佛连在一起。传说当时释迦佛和弥勒佛为了争金顶修道,争得难舍难分,最后玉皇大帝公平裁决,用金刀把金顶劈成两半,让两位大仙各自修行,梵净山的金刀峡由此得名。后来人们根据传说在金刀峡的左边修建了释迦殿,右边修建了弥勒殿。

美丽的传说演绎了梵净山悠远的佛教文明。梵净山成为弥勒道场后,人们又把三世佛主定在同一座山上,意思是把世间的芸芸众生的三生三世因果联为一体。梵净山供奉有燃灯佛、释迦佛和弥勒佛三尊佛像,寓意朝拜梵净山的人从起步登梯开始,即是告别以往,反省过去,登山必须立意生在当下,坚定信念,把握自身,一步一步自己救自己,山高路险更显婆娑世界的多苦多难。要登上梵净山肯定会出几身臭汗,出几口秽气,方可除污垢,轻身净意。当登上金顶后,必须先入释迦殿拜释迦佛,然后沿着生死天桥过峡沟,进入弥勒殿拜弥勒佛,这一先一后,寓意教人立足现在,广施善行,必定会给未来增长福田,后代昌盛,福报无量。这登山的过程,其实是在告示众生:过去、现在、未来全在自己的脚下,全在众生的本心之中。这步步佛法,层层佛理,更是彰显了梵净山启迪人生,智慧照人的佛法本意。数百年来,这片梵天净土,这座武陵山脉之尊,就是以如此独特的朝拜方式吸引无数无量香客,惠及芸芸众生。

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平步金顶,跨越生死天桥,四周云海翻腾,烟岚涌动,置身于这梵天净土,人如腾云驾雾,超凡脱俗,在这烟波浩渺,梵香袅袅的梵净之巅,遥望千年,唯心独醉,繁花散尽,痴心不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