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是写作的关键,但许多孩子不知道如何描写,前面我已经讲了最普通的修辞手法比喻的运用(比喻如何用),这里再给大家提供两个常用的方法。
首先是烘托。
烘托就是暂时放下要写的景象,去写那景象周围事物的变化,就是烘托。通常是不直接写我们要写的事物,去写那事物引起的反应。例如过去有一篇课文《口技》,最后写到口技模拟出的一场火灾场景,最后写观众“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说明口技人的表演已经让观众信以为真,这就是烘托。烘托常常用在不便直接描写或不易直接描写的地方,烘托也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们先来几个古诗文中的例子: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形容“东家之子”的美丽:“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他不直接描绘这个女子之美,只从侧面来写,却让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标准来想象其美。
而许浑《咸阳城东楼》写“溪云初起日升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山雨未来,但风满楼一句,就足以让人感到这场山雨的声势之大之烈。
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演奏之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满心秋月白”,虽然琵琶声不可能让江水静止,但通过两旁鸦雀无声的表现,也可以衬托出其演奏的魅力之大。
再来看现代作家的经典烘托:
鉴赏家 汪曾祺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
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这篇小说开头说城中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而一个鉴赏家却是这位果贩叶三。一个果贩为什么能成为鉴赏家,我们看他买的是什么水果,前面大段的描写,足以看到这水果将四季风物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如“摔在地下就裂开了”的“棒打萝卜”就是那开春驱寒的最好代表,而“香气扑人个不大的甜梨”“黄金坠子”是不是秋天最浓艳的缩影?但最关键的是最后一句,真正说出了叶三得四季之先,展四季之美,就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再来看一篇名篇:
鸟的天堂 巴金
我们在陈的小学校里吃了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我们划船去!”陈提议说。我们正站在学校门前池子旁边看山景。
“好,”别的朋友高兴地接口说。
我们走过一段石子路,很快地就到了珠江边。那里有—个茅草搭的水阁。穿过水阁,在河边两棵大树下我们找到了几只小船。
我们陆续跳在一只船上。一个朋友解开绳子,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间流去。
三个朋友划着船,我和叶坐在船中望四周的景致。
远远地一座塔耸立在山坡上,许多绿树拥抱着它。在这附近很少有那样的塔,那里就是朋友叶的家乡。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流动。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拨动。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来。树叶绿得可爱。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但是我看不出树干在什么地方。
我说许多棵榕树的时候,我的错误马上就给朋友们纠正了,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棵榕树,另一个朋友说那里的榕树是两棵。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但是像这样大的榕树我却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地逼近榕树了。我有了机会看见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桠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进了泥土里。一部分的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躺在水上一样。
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树上已经结了小小的果子,而且有许多落下来了。)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览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只鸟在这棵树上做窝,农民不许人捉它们。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但是等到我的眼睛注意地看那里时,我却看不见一只鸟的影子。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地是湿的,大概涨潮时河水常常冲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这样想道。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船,缓缓地流到河中间去。
在河边田畔的小径里有几棵荔枝树。绿叶丛中垂着累累的红色果子。我们的船就往那里流去。一个朋友拿起桨把船拨进一条小沟。在小径旁边,船停住了,我们都跳上了岸。
两个朋友很快地爬到树上去,从树上抛下几枝带叶的荔枝,我同陈和叶三个人站在树下接。等到他们下地以后,我们大家一面吃荔枝,一面走回船上去。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叶的家乡去,就是那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陈的小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个“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在水面上,也照在树梢。一切都显得非常明亮。我们的船也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四周非常清静。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朋友陈把手一拍,我们便看见一只大鸟飞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林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这只,又看漏了那只,看见了那只,第三只又飞走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给我们的拍掌声一惊,又飞进树林,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唱着,它的歌声真好听。
“走吧,”叶催我道。
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流去的时候,我还回过头去看留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有一点的留恋的心情。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大家读这篇文章,可能都知道后面就是烘托,前面没有看到一只鸟,但后面却看到了鸟的天堂。但实际上,这种烘托在前文中就有。如“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来”“但是我看不出树干在什么地方”“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榕树就是从树枝上可以垂下许多气根,气根落到地面上就会重新生枝叶,所以才会有独木成林。这里写其绿,写其枝干之繁,就是在写其大,写其蕴藏的生命之丰富,这同样也是烘托。而正是这些烘托,才为后面群鸟出现时的繁盛埋下了伏笔,才能感到这里生命的繁荣。可见,要用好烘托,必须心中有一个全盘的规划,有了这个规划,才能使全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想象
想象可以让描写的功能扩大,可以让描写保持新鲜感。因为你写出了一个新世界,就为这个大家已经熟悉的世界增添了崭新的一页。不过,想象的源头在现实中,与现实对应,由此产生了一个新的世界。所以,想象还是要从现实出现,与现实相联系,而非胡思乱想。当然,有的同学可以觉得不知道想象些什么。其实,展开想象,可以现实为出发点,从纵向上想象描写对象的前世今生,也就是将一个点拉伸成一条线;还可以从横向上联系与之关的事物,共同来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这就是将一个点拉伸成一个面。
我们先来看郭沫若的一首诗:
静夜
郭沫若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诗人想象出一个新奇世界,在雾气弥漫的天河岸边,一位鲛人正是默默流泪,而她的泪水则化成了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但请大家注意,这个世界是基于诗人对现实的想象,团团白云就是天河的海雾,而那漏出的疏星就是那鲛人流出的眼泪。诗人的想象同样也表现出他对于这个世界的感受,此时诗人的迷惘,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最终化成了鲛人的眼泪。但他希望这些眼泪并不会就此消逝,最终化成了珍珠,如星星般在夜空闪耀。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想象的起点以及它最终塑造出的世界。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展开想象,也能够让我们对眼前的世界多一些新奇的想法,让你的写作内容更加丰富。例如,学校最常见的绿化树是香樟树,如果让你以此为材料写一篇作文你会如何写呢?可能有的同学会写自己如何在树下读书,如何在夏天避热,将自己在学校的活动与树联系起来。因为,这个题目在初一时给大家做过,大部分同学写的就是这个内容。可是如果你去联系一下树的前世今生呢?香樟并非南京的本地树种,它生活在更加温暖的南方,那么如果你去想象一下它在南方的生活,它是如何度过温暖的一年,当它来到这个冬季相对比较寒冷的异地时,会有什么感受呢?是什么让它能熬过这里的寒冬,自然离不开涂白,你可以想象那些师傅们以怎样的心情来呵护这些初来的小树。要知道,香樟树的生长很慢,在它们渐渐长成大树的过程中,又亲历过哪些呵护,这些呵护中又包含了什么期待呢?然后,它们长成大树,也开始呵护一代代学子,用它们四季常青的绿荫,去遮挡烈日、遮挡疾雨,但当你们离开学校时,你们会想到今后是否还会呵护这些树呢?你们又会如何呵护它们呢?这就是我说的将一个点拉伸为一条线。如果我们还要扩展,我们可以想象,那些立在充满烟尘的道路上的香樟与在平静的校园里的香樟,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如果要让它们交流,它们会说什么呢?还有,那些留在家乡的香樟,当它们询问自己的兄弟在这个地方的生活时,它们会如何说呢?此外,南方人生了女儿后,都会在家门口种上一棵香樟树,等女儿出嫁时就砍倒打成一口木箱装女儿的嫁妆,那么这香樟树上就寄托了父母的期待,如果把这种期待与你的学校生活联系起来,会有什么想法?这就是把点拉伸成面。由此可见,即使是我们熟悉的事物,如果运用想象,进行拓展,同样可以产生许多的写作材料。
当然,最后还应提醒一下大家,这里只举了三个技巧(前面谈过如何用好比喻),但写作的技巧还有很多,绝非只限于这三种技巧的范围之内。可是,并非你学的技巧越多作文就写得越好,作文写作的关键还是在于你对题目的把握。这些技巧都是一些发自内心的表现,如果为运用技巧而用技巧,那结果也最多只是东施效颦,贻笑大方。
例如,鲁迅先生在《秋夜》一文中写道:“我家后院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这是名句。可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我家的窗外有两棵树,一棵是柳树,另一棵还是柳树”,就被老师批为“废话”。这并非是身份不同,如果我们读了全文,会发现鲁迅先生表现的是一种孤寂,而且后面他也写了枣树与暗夜的战斗。你的作文如果仅仅是模仿,那当然是废话了。但是,我们还是要了解技巧,知道如何用技巧,这样才能在写作时,信手拈来,为文章增光添彩。
西班牙国家德比,世界足坛最伟大的对决之一。北京时间4月11日凌晨,西甲第30轮,皇马主场迎战巴萨。本泽马和克罗斯连进2球,明格萨为巴萨扳回1球,卡塞米罗染红,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