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内地娱乐 >

王安石变法的得与失「变法成功的例子」

2023-09-14 08:35:02

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更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变法者、改革家。他的一生与北宋何其相似,辉煌过,亦落魄过,其变法亦与北宋一样过早地走向了灭亡。

梁启超著《王安石传》

宋朝脱胎于五代十国之乱世,黄袍加身于陈桥驿,谋政于后周孤儿寡母,得国不正,因而对武将甚是忌讳,对文士极力拉拢。能将缺乏,边境不稳,国家尊严不立,岁币繁重,此边患也。笼络文人,或入朝,或虚职以备,其俸日增。一逢天灾,不思根本,为避人祸,将壮之灾民皆招之入伍,以国资养之,遂至兵员之数,逐年攀升。立国短短几十年,即有冗官冗兵冗费等不堪重负之内政问题。王安石所处之时正是此类问题日趋严重之时,故变法时势所需也。

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宋之问题,北宋诸贤皆已视,然无以对策。辛天降王荆公,更辛时天子乃神宗,商鞅遇孝公而变法成,荆公遇神宗而变法行。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保甲法等无一不旨在强国富民,行之数载,颇有成效。王荆公由是实现其治国抱负,亦以改革家载之入册,名垂青史,此变法成公耳。

免役法

不幸,神宗早薨,法之山崩塌,不久即被司马温公尽废,虽后亦有反复,终似泄气之气球,再吹亦难久矣,“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亦公之理想败也。

变法始行,司马光、苏轼等诸贤皆反对之,然公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力行变法,终使诸贤立于公之对立面。双方均为君子,君子和而不同,故反对新法不及人乎。然不免有气急败坏时之意气用事,加之下级官吏之人事不分,一并抨击,终至党祸,变法致此,虽非公之意也,然公亦非无过也。

王安石

变法失败,公之理想破灭,朝堂败坏,公之人人格大受抨击,公之史名大受污蔑,此谓败也变法也。

变法虽败,然公之先见与魄力令后世敬佩,“改革家”三字当之无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