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影视新闻 >

崔健,好久不见!

2022-04-21 20:24:35

近日,崔健举办了“继续撒点野”线上演唱会,几千万人观看,盛况空前,一举打破了微信视频号的直播记录。

台上的他身着黑色西装外套,戴着标志性的配有红五星的白色鸭舌帽。

一如从前,他高亢而真诚的嘶吼,喊出了震天的力量。观众们沉浸在一首首老歌和新歌里,感受着音乐的光芒。

跨越年代和时代的歌声里,尽是一代代人充满理想、热情和力量的迷惘岁月。

如果你知道这位音乐人的成长经历,就会明白他被奉为“教父”的原因:

因为句句真情,所以刻入了灵魂;

因为始终坚持,所以成就了经典。

对于摇滚乐来说,出类拔萃的皮囊比比皆是,敢于求真的灵魂却万里挑一。

“硬核”崔健就是其中一个。

从真诚到真实

崔健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文艺工作者,他受到了深厚的文艺熏陶,并从14岁起跟随父亲学习小号。

20岁时,他成为北京歌舞团的专业小号演奏员。

不久,他迷上了西方摇滚乐,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经过漫长的摸索和练习,他也弹唱得有模有样。

1986年,北京工人体育馆内举行“首届百名歌星演唱会”,崔健名列其中。

轮到他上场了,一件开襟大褂和裤脚一高一低的“癫狂”形象引得台下欢呼雀跃,《一无所有》也从此天下知:

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直击内心的歌词和苍老粗粝的嗓音,像是在发泄着心中的压抑、愤懑、迷茫和希望,瞬间激起万千共鸣。

这如平地惊雷的呐喊,也成为“一代人的觉醒和叛逆”。

事实上,在那之前,从来没有人为“我”歌唱。

正因为有着面对内心与艺术的真诚,他的歌让观众们感受到了深入骨髓的触动,也点燃了他们磅礴的激情。

古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会受到怀疑和打压。

这种歌唱形式得到大众的喜爱,却不被主流音乐圈所接受。

同一年,去参加其他赛事时,因为唱法乖张,他在首轮角逐中就惨遭淘汰。

好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为其正名的文章,他的摇滚生涯才慢慢有了起色。

既是如此波折,在摇滚乐的荒野上,他如一株坚韧的幼苗,虽渺小却迸发着蓬勃的生机。

不盲目跟风地翻唱英文歌曲和练习吉他,他只有一个念头——坚持做原创。

两年后,双眼蒙着一块红布的崔健站在台上,用沙哑的嗓音唱《一块红布》。

一曲终了,他一把扯下红布,用力地扔在地上,头也不回地走了,全场掌声雷动。

初听,以为是情歌;再听,才知是生活。

在歌里,观众们听出了彷徨、愁闷、孤独和无助。其实,这与他们的生活感受相契合。

他将自己关注社会时的所思所想都融入作品中,实现了从真诚到真实的跨越。

但这种放荡不羁的表达方式不为时代所接受,很快,质疑声、谩骂声如潮水般涌来,他的演出再次受阻。

翻唱的歌曲,招致一部分人的讨伐;因“过激”的言论,全国巡演也被叫停。

自此,这个“麻烦制造者”不得不陷入漫长的沉寂期。

《礼记·中庸》中说,“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艺术贵在真,只有“真”才能打动人心。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崔健拒绝平庸、忠于内心的作品,有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所以,即便这样的人身处迷失的季节,也终将会看到春天的花朵。对此,他深信不疑。

从沉寂到回归

有人把华语乐坛的崔健,比做现代文学的鲁迅。

他们都懂得,“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所以,面对不公时,他们敢于发声,敢于对抗。久而久之,这种执念已深。

2000年初,崔健与学者周国平进行了一场对谈。

后来,两人对谈的内容合成了《自由风格》一书。

周国平在书中写,“从崔健的作品中,我们一方面可以听到生命本能的热烈呼喊,另一方面可以听到对生命意义的倔强追问。”

事实也是如此。崔健听从心底的呼喊,也希望音乐能真正地关注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和渴望,所以在任何虚假的形式面前都不肯动摇。

他认为,艺术的真实是不能妥协的,且要成为一个无法逾越的底线。

因为爱得深厚,也爱得纯粹,他无法接受音乐里掺和杂质,比如假唱。

从2002年开始,他就在各种场合呼吁抵制假唱,发起了一场高调的真唱运动,并邀请一些音乐界和电视界名流来签名宣誓。

可直率的性格和刚正的行为与时势格格不入,他遭来外界的不少非议。

为了这份“真”,他不争不辩,而且身体力行。但凡是需要假唱的电视节目,他一律拒绝。

两年后,首都体育馆举办了一场音乐商业演出,作为嘉宾的崔健终于有了登台演出的资格。虽然只能唱5首歌,但每一首,他都唱得极为用心。

因为长期毫不保留的努力,他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很快,个人演唱会“阳光下的梦”顺利举行,他真正地走到了阳光下。

距离首次登台演唱已经过了整整十年,十年的心酸不可说,十年的隐忍不愿提。

十年里,他如歌里所唱,“我要结束这最后的抱怨,那我只能迎着风向前。”没有大演出,就参加小演出,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音乐的追索和探求。

卡夫卡说,书籍是一把能够凿穿人们心灵冰川的神斧。音乐也是如此。

被唤醒的人们不再向世俗低头,不再向生活屈服,而是选择勇敢做自己。在崔健的歌里,他们找到了共鸣。

歌手程琳评价崔健,“音乐界像他这样的人他是唯一的一位。他是一位硬骨头,是一个不放弃的人,他的心和行为是在一起的。”

崔健凭借一腔孤勇,斩除前行路上的无数荆棘,孤独地坚守着自己的音乐理想,用一首首动人肺腑的歌照耀着一颗颗澎湃的心。

从A面到B面

在2015年的《中国之星》节目中,担任巨星推荐人的崔健不顾娱乐圈内的商业利益、直批新人许志安的做法引发了网络热议。

许志安用粤语唱了一首经典情歌,台下的崔健“直言痛批”歌曲不合时宜,导致现场气氛一度尴尬。

人如其歌,歌如其人。

他和他的歌一样,简单直白,恣意洒脱,不愿在旁人面前伪装。

谁人不知,活得真实,唱得尽兴,更能快意人生?

所以,困于重重压力之下的人们,需要崔健和崔健的歌带来的豪气和激励,引领自己迈过人生的坎坷和崎岖。

第二年,“滚动三十”演唱会在北京举办,现场火爆至极。

三十年前,一身奇装异服的他,有着一副青涩的容颜;

三十年后,头戴红五星帽的他,眼袋已是格外地显眼。

可是,三十年,从《一无所有》到《死不回头》,崔健却又似乎什么也没变,还是那般锋锐和硬核。

2021年,他发行了新歌《时间的B面》。

“我只能随风摇摆,如同荡着秋千,向前摇是A,和时代一起变迁,向后摆是B。”

按照崔健的话来说,人生的前三十年是A面,昂扬奋进,不屈不挠。

如今,他来到了B面,少了凛冽的锐气,多了真切的宽容。

但他一贯的音乐表达方式没变,仍然是希望通过歌曲,最真实地表达当下人们心中的焦虑和烦恼、挣扎与抗争。

肖复兴曾在文中说,“崔健的意义,不在于他仅仅只是一种发泄,他的叛逆姿态中融有批判的同时,更有难得的追求。”

一把硬骨头不愿用高大上的“摇滚教父”来定位自己,更喜欢被称为一名“匠人”。

匠人有匠心,做任何事情都有专注的态度、拼搏的动力和精益求精的品质。

崔健的音乐不止于音乐,还加入了文学和哲学的内容,所以不同的人,听出了不同的味道。

而且,音乐是宣泄情绪的方式之一。通过听歌让积郁于心的焦虑一泄而出,他的歌确有这样的魅力。

从A面到B面,以赤诚之心直面真实的他,唤醒了人们对自由的向往,实现了一位音乐人的夙愿。

所以,他才可以自信满满地喊出这番话来,“我和人们一样,只看到自己的脸,莫非里边也有你,正在被时代改变。这时有人大声吼,嘿,老子根本没变。”

乔治·赫伯特说,“唯有一颗美好而高尚的心灵,犹如风干的树木,永不腐烂。即使整个世界都化为灰烬,他依旧风骨不散。”

一代人也将老去,崔健精神却不会落幕。

他对音乐的坚持和执着没有变,对世俗的鞭挞和批判没有变,对疾苦的悲悯和怒彻没有变。

时过境迁,他仍像一位斗志昂扬的骑士,以惊人的活力、炽烈的热情奔跑在中国摇滚的新长征路上。

赋得真情最动人。崔健坚持做真实的自己,将对现实的体会和感悟表现在了音乐中。

一直以来,字字句句里都有从未丧失的勇气和一往无前的倔强。

他的歌如烈酒,我们举杯对饮,以敬沉浮沧桑的岁月和追求自由灵魂的自己。

无论到什么时候,即便脚下一片黑暗,也要奋力去仰望头顶的星光璀璨。

从热血沸腾到热泪纵横,每一个人,看懂了生活,也听懂了崔健。

现今世事维艰,我们这些从南走到北、从白走到黑的“假行僧”,更应该心怀无畏的勇气和坚定前行的信念,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